一、经典句型
1.1 论说文经典句型
1.1.1 话题引起
这个部分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引起话题的东西,即
awareness, tendency, discussion, situation, phenomenon, concern, fact
智能体系结构(Intelligent Architecture)是我大三上学期报的一门选修课。这门课的主要实验目的是搭建一个人工神经网络(可能是卷积神经网络)的加速器。在接触这门课前我对于这个名词一无所知。
现在来看,大概是这个意思,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结构的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需要计算机辅助实现。但是这个数学模型跟计算机原有的冯诺依曼体系有些不搭配。我们常见的计算机一般将存储和数据处理分离,但是显然我们脑子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存储和数据架构并没有分开,而且存储的形式也不是一种固态的仓库,而更像是一种数据加工过程的趋势。所以我们考虑搭建新的硬件架构,去适应人工神经网络这个数学模型,一旦适应了,就起到了“加速”的作用,这也是被称为“加速器”的原因。
class Point
def initialize(x, y)
@x = x
@y = y
end
end
point = Point.new(0, 1)
puts point.is_a? Point # true
其中 initialize
方法充当了构造器,以 @
开头的变量是实例变量,也就是说是 Java 中的属性。
我们利用 new
方法创造一个变量,类似于一个工厂方法。如果往深里探究,应该是 new
方法是一个类对象方法,也就是说,Point
可以作为一个类,同时它也是 Class
这个类的一个对象,他作为对象有一个方法是 new
。这个 new
会调用实例方法(就是 java 中的非静态方法) new
,然后完成构造。
吃一口桂花糕,喝一口鸭血粉丝汤,一边回味一边听南京白局。
听完了白局,出去爬个明城墙,从中山门进城,去博物院看展。你问我去看什么?当然是看金缕玉衣咯。
穿过明故宫,经过后宰门,翻过富贵山,来到玄武湖,再走出玄武门,来到马台街,找到老王馄饨摊,用挑子敲敲碗沿,来一句:
“老板,来der辣油唉~”
从隔壁狮子桥,打包一笼尹氏汤包,老板临走千叮万嘱: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哦!”
踏过王谢曾住的乌衣巷,穿过常遇春驻过的常府街,经过邓愈住过的邓府巷,走过李煜呆过的唱经楼,路过李太白驻足的金陵酒肆…
《文心雕龙》在眼前浮现,《世说新语》在心间回荡,《红楼梦》在耳边萦绕,《儒林外史》在身边环绕,《丹凤街》在下一站到达,《半生缘》在此旧梦重温。
一言以蔽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之前对于南京的地理,都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比如秦淮河,比如紫金之巅,比如虎踞龙盘,比如六朝古都。这些概念并没有和客观世界的物理概念对应起来,借着这次机会,好好收拾一下这些早就在我脑子里存放了十几年的概念。
正如上面这幅图上记录的,南京市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城市,但是对于旅游来说,景点一般就集中于上面这幅图的中心部位,也就是红圈里的几个区,这几个区并不大。之所以景点几种在这里,是因为红圈里的一部分是“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