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体介绍
1.1 演变历史
- 最早的字体是“帝国大写体”(Imperial Capitals),也被称为“罗马大写体”,古罗马时期字体,用于在石碑上记录重大事件。
- 然后是“卡洛林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这种字体在中世纪早期出现,这种字体字间距大,结构清晰简单,但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宗教色彩。
- 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了“哥特体”(Gothic),是卡洛林小写体的演化体,这种字体更加复杂和华丽,字间距小,笔画厚重而末端尖锐,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 “人文主义体”是“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提倡发明的字体,受启发于卡洛林小写体字间距大,方便阅读的特点,是文艺复兴早期的字体,风格比较圆润轻松,字轴比较倾斜。
- “意大利斜体”受启发于“人文主义体”,这种字体更加自由畅快,同时由于斜体的特点,可以兼顾辨认和节省空间的特点,是当时印刷业的新宠。
- “印刷罗马体”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在意大利发明的,这种字体受启发于“人文主义体”和“帝国大写体”,这种字体字轴中正,笔画圆润,书写痕迹浅,成为了“人文主义体”的淘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