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计算机系统-文件系统

一、数据结构

1.1 Inode

1.1.1 整体结构

Inode FS 被分为了 5 个区域“

image-20250102215509118

  • SuperBlock:存储着后面分区的元数据
  • Inode Bitmap:记录着 Inode 区的使用情况
  • Data Bitmap:记录着 Data 区的使用情况
  • Inodes:所有 Inode 的数组,使用 Inode Number 索引,每个 Inode 记录着 Data 的组织形式
  • Data Region:数据区

1.1.2 文件

在 Inode FS 中,每个文件对应一个 Inode。

Inode 是一种与页表非常相像的数据结构,都是利用偏移量来查找对应的数据块位置,所不同的是,Inode 的翻译是不均匀的(偏移量越大,需要的翻译级数越多),而页表的翻译是均匀的(无论偏移量是多少,翻译的次数都相同)。

image-20250102214457730

有一种解释是,页表翻译是硬件过程,不太灵活;而 inode 的翻译是软件过程,所以可以设计的很灵活。我是觉得之所以 inode 设计得不均匀,是因为文件的大小是不固定且偏小的,所以大部分小文件可以直接翻译或者只使用一级翻译来完成。

至于为什么页表翻译要用硬件,是因为内存访问是一个很快的事情,如果用软件实现那就太慢了;相反,因为外存的访存速度过慢,软件翻译 inode 的过程并不构成关键路径。

当外存访存速度提升时(比如说用非易失内存做外存),就会导致软件翻译的速度变慢,原本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除了记录拥有的数据块以外,Inode 中还记录着文件的属性。

1.1.3 目录

Inode FS 的目录项,是由文件名和文件 Inode Number 组成的。我们检索文件名,就可以得到 Inode Number,然后根据 Inode Number 去 Inode 表中检索出对应的 Inode ,就可以访问对应的数据块了:

image-20250102214950045

/ 的 Inode Number 为 1。

如果我们希望访问 /programs/pong.c,那么访问磁盘 block id 的顺序是 1(/ inode) -> 14 (/ data) -> 7 -> (program inode) -> 23 (program data) -> 9(pong inode) -> 61 (pong data)

1.1.4 链接

硬链接指的是两个目录项都指向同一个 Inode Number,而软链接则是创建一个文件,里面是指向文件的文件名。可以说,硬链接是文件的指针,而软链接是指针的指针。如下所示:

image-20250102220255509

硬链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不拷贝文件的情况下备份文件,可以避免对于文件的误删除。软链接就不可以,因为软链接与本身的文件并不平权,原文件一旦删除,软链接也就失去作用了。

1.2 FAT

1.2.1 整体结构

FAT 即 File Allocation Table。是一种 Free-List 结构。它总共有 3 个区域:

image-20250102222430225

  • SuperBlock:对应图上的“保留区域”,也被称为 BPB(BIOS Parameter Block)。
  • FAT 表:记录着文件的链表元数据,本质是一个 next 数组。一共有 2 个相同的拷贝,互为备份。
  • 数据区:FAT 的数据块也被叫作簇,即 Cluster 。

1.2.2 文件

FAT 中每个文件的所有数据块组成一个链表,链表的 next 域记录在 FAT 表中。如下图所示:

image-20250102223119987

单独把 next 域分离出来组成 FAT 表,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访存效率。此外,空闲的簇也会在 FAT 表中组织成一个 free list 。

1.2.3 目录

FAT 目录项记录着文件的起始簇号,根据起始簇号查阅 FAT 表,就可以顺序的读出所有的数据块。

最关键的是,文件的元数据不是存在 FAT 中的,而是存在目录项中。

1.2.4 链接

FAT 系统并不支持硬链接,因为两个目录项就有两份文件的元数据,这样维护一致性就太困难了。

1.2.5 与 Inode 对比

Inode 的设计,采用了类似页表的方式来记录和组织磁盘块,这种方式有利于随机访问;而 FAT 用链表的方式组织磁盘块,有利于顺序访问。

我个人觉得 FAT 更容易损坏,因为链表的特性就是,一旦一个节点损坏,那么后续节点都无法访问了。这可能也是为啥 FAT 表有双备份的原因。

image-20250102224448955


二、Crash Consistency

2.1 背景

有些文件操作需要更新 data 和 metadata 两个部分,而如果在这中间发生了 Crash,可能会导致出现一致性问题,也就是 data 和 metadata 不匹配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了多种方法,下面我们会介绍一些。

2.2 Journaling

2.2.1 介绍

日志(journaling)指的是先将修改写到别的地方(journal),然后将修改进行原子性的提交(commit),最后再按照日志里的内容修改文件系统。

image-20250102225924491

按照这种设计,如果在 journal 阶段发生 crash,那么操作只是失败了,而原本的数据依然在文件系统中完好无损。commit 阶段是原子操作,不会被 crash。而如果在 overwrite 阶段发生 crash,那么文件系统的数据会被破坏,但是我们可以根据 journal 恢复损坏的部分。

Journaling 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写两次,这样开销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我们只对 metadata 进行 journal 。也就是先写入 Data,然后再对 MetaData 进行 journaling ,最终效果如图。

journal2

2.2.2 Journal Order

而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只有 disk 这一层存在的,我们会在内存中构建一个 disk cache 用于提高访问 disk 的延迟。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我们写入 disk 的时候会存在乱序现象,也就是 A 先存入 disk cache,B 后存入 disk cache,但是 B 先从 cache 中写回,而 A 后写回,则在 disk 的角度,看到的是先 B 后 A,与在应用角度看到的先 A 后 B 是矛盾的。

而 Journaling 是依靠顺序的(order),这体现在,Data 和 MetaData Journal 的写入需要在 Journal Commit 之前,而 Journal Commit 需要在 MetaData 真正写入之前。为了确保顺序,我们使用了 flush 操作,最终效果如图:

journal3

但是 flush 操作又是极其影响性能的一个操作,所以我们一般不 flush,任由有可能出现的不一致性发生。

OptFS 是一种学界提出的解决 flush 低效的 idea,在上文中,主要有两个地方需要维护时序。OptFS 使用 checksum 技术来保证 Commit 一定在 Data 和 MetaData Journal 的写入之后发生,使用 Delay Write(似乎是一个硬件修改),来保证 MetaData 真正写入发生在前三者之后。

2.3 Shadow Paging

还有一种叫作 Shadow Paging 的方式,也叫作 Copy-on-Write,指的是当涉及到写入文件系统的时候,并不直接 in-place write(overwrite)原本的文件,而是拷贝一个新的文件并写入,写入后,让目录项从原来的文件指向这个新的文件。

image-20250104210055159

Journaling 是先将修改写到日志中,然后再从日志中誊抄到真正的文件系统中,而 Shadow Paging 也是不先修改原本的文件,写到另一个地方去,但是并不需要再写一遍,不过它需要复制整个文件,而日志法,可能只需要记录 diff 部分,所以性能孰优孰劣,也并不好说。

Short-Circuit Shadow Paging 是一种学界提出的优化 Shadow Paging 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原子变量来进行 in-place 操作,这样就避免了对整个文件的拷贝。

image-20250104211213687


三、NVMFS

3.1 NVM

NVM 即 Non 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这个概念我觉得应该要囊括磁盘这种传统外存,和现在新型的“非易失性内存”:

image-20250104212311015

在授课中,我们用 NVM 表示“非易失性内存”。NVMFS 就是基于非易失性内存开发的文件系统。

image-20250104212755464

NVM 的优点在于不再需要复杂的软件栈,因为与传统外存相比,我们使用访存指令就可以实现数据的访问;地址索引的方式,也不需要我们设计过于复杂的数据结构。而 NVM 的缺点在于,它的价格比传统外存贵,而性能又比传统内存差,性价比不高。

3.2 挑战

NVMFS 的有一个挑战是,现在 cache 不再是由软件负责了(disk cache),而是由硬件 cache 负责,这就导致 NVMFS 很多乱序情况都更难处理(因为不如软件好操控)。